三方联合发布驾驶自动化白皮书,定义智驾安全新范式
当前,智驾产业正处在蓬勃发展的快车道上。多位业内人士认为,随着今明两年相关产品的加速落地,中国市场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智驾「应用场景实验室」。在此背景下,今年 7 月 8 日,中汽中心牵头,联合清华大学与华为共同发布《汽车驾驶自动化技术及产业发展白皮书》(以下简称「白皮书」),如同一盏刺破迷雾的技术灯塔,明晰智驾发展过程中相关易错、易混淆概念,并对智驾安全体系建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洞察。
五维安全+以人为本!构建更完善的防护体系
智驾辅助的基线,始终是「安全」。
对此,白皮书重塑了智驾安全体系,涵盖硬件、软件、体验、产品等多个维度,通过「安全基线」的科学探讨与精准划设,彻底终结了智驾产业「安全是玄学」的认知误区。
以体验维度为例,聚焦于「五维安全体系,才是全面守护」。众所周知,不够安全的智能辅助驾驶就是移动的事故隐患,甚至是「马路杀手」。而全民智能辅助驾驶普及的前提,一定是安全。那么智能辅助驾驶如何实现全面守护?白皮书指出:在未来必须以如下五个维度作为牵引,持续提升安全能力:全时速、全目标、全场景、全方向、全天候,五维安全能力是检测一套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是否优秀的重要参考系。
值得注意的是,华为 ADS 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正是这一体系的「最佳践行者」。HUAWEI ADS 支持 1~150km/h 主动安全生效范围,涵盖日常驾驶的全部速度区段。前向+后向+侧向 360°安全无死角,无论是侧翻的车辆、突然窜出的电动车还是其他各种障碍物,系统都能够精准识别并做出反应。此外,无论人驾、智驾辅助还是泊车场景,无论强光、暗光、眩光、雨天、雾天等极端天气,无论湿滑、泥泞等低附着路面,HUAWEI ADS 都能够确保用户的安全。
在产品维度,华为则是始终强调「安全不是炫技,而是以人为本」。必须要知道的是,智驾辅助安全设计理念代表一个厂商的安全价值观,即安全设计理念=企业道德 DNA。而就目前看,部分车企将 AES 与 AEB 做拆分,两者只能触发其一,甚至出现「连续 AES」两次换道,不仅使风险概率倍增,本质上反映出 AEB 系统效能不足或存在技术滥用倾向。
华为则坚守「技术以人为本」的理念。以 AES 为例,华为认为「连续 AES 换道」暴露安全基本功不足,是对驾乘人员不负责任。在华为看来,「AEB 是盾,AES 是矛,滥用避让适得其反」。对此,华为强调主动安全应该优先遵循让速不让道的交通原则,优先通过 AEB 构建第一道安全防线,AEB 不能完全避免碰撞时才启用 AES,避免将主动避险技术异化为营销噱头。每一款搭载 HUAWEI ADS 的鸿蒙智行车型,都严格遵循「先刹后避」的逻辑:能刹停则优先刹停,刹不停时待车速降至安全区间再转向。这种对技术伦理的坚守,才是实现智驾产业发展的核心路径。
解决智驾产业核心痛点,冗余设计至关重要
就目前智驾产业的发展现状看,深层的矛盾在于技术认知的断层:消费者难以分辨「纯视觉方案」与「多传感器融合」的本质差异,不理解「车辆行驶数据」与「有效训练数据」的天壤之别,更被「L3 试点认证」与「真实 L3 体验」的鸿沟所迷惑。这种认知混乱不仅滋生过度营销,更埋下重大安全隐患。
其中,厘清 L3 的现状和技术趋势等至关重要。从现状看,当前 L3 试点厂商只能在限定的路段内、以限定车辆数、按限定时速做道路运输用途。通过首批 L3 认证≠L3 TOC 商用≠L3 好用,目前 L3 试点的车型不能面向普通消费者销售和体验。
这意味着,只有消费者能够买到和真实体验到 L3 车辆的时候,才是 L3 销售和商用的开始。部分车企将 B 端 L3 混淆为智驾领先背书、或是通过单点冗余配置擦边做 L3 心智占位的行为,自然是不可取的。
此外,L3 时代智驾范式的核心是安全冗余设计。从技术层面看,L3 的安全冗余设计核心目的,是通过「重复备份」构建容错能力,确保单点故障时功能持续稳定运行,避免失控等危险场景。以尊界 S800 为例,其严格按照 L3 自动驾驶架构标准设计,具备传感器冗余、定位冗余、域控冗余、制动冗余、转向冗余、供电冗余、通信冗余。正是这 8 重冗余的存在,让尊界 S800 能够实现驾驶员失能紧急靠边、大灯投影 SOS 呼救 DMS 等能力,为未来 L3 时代的出行带来双保险。
整体来看,白皮书为智驾产业划定了安全底线、指明了进化方向。其深远意义在于,将产业竞争从「参数内卷」扭转为「安全竞赛」,让「以人为本」的技术伦理成为行业共识。当智驾通过可量化、可验证、可进化的发展范式不断前行,「让出行更美好」的技术愿景也将真正成为现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