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注我们
QRcode 邮件联系 新浪微博
首页 > 科技 » 正文

百度腾讯又投大模型企业了!大模型是不是有点多

 小尚

近日,上海无问芯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,股东新增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、广西腾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、北京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等,注册资本由约119万人民币增至约152万人民币,同时新增多位主要人员。

无问芯穹成立于今年5月,经营范围包括人工智能理论与算法软件开发、人工智能基础软件开发、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等。官网介绍,无问芯穹致力于提供AGI算力解决方案,以无穹大模型能效优化工具包为基础,提供包括NVIDIA、AMD、海光、天数等多种加速算力云服务,创始团队成员来自清华大学电子系及头部互联网/AI企业。

最新持股情况显示,腾讯、百度、经纬、真格的持股比例及最终受益股份均为1.952%;智谱AI持股比例及最终受益股份则均为0.651%。

“BAT”不吝啬投资

近日,OpenAI首席运营官Brad Lightcap在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,人工智能最被过度炒作的部分之一就是“可以一举带来实质性的商业变革”。

Lightcap指出,许多公司接触OpenAI,期待生成式AI能解决许多问题,大幅削减成本,并在他们的业务陷入困境时带来增长。他说,尽管AI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,但“永远不会有一项AI技术能完全解决这些问题”,并且这项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。

自OpenAI的ChatGPT引爆全球以来,今年大模型就站在了风口。从百度“文言一心”、阿里“通义千问”、商汤“日日新”、科大讯飞“星火”、腾讯“混元”等大模型的相继发布,国内半年时间就进入到“百模”大战。

即使Lightcap认为AI仍处于实验阶段,尚未成为关键工具和应用程序的一部分。“BAT”仍在不断升级自家大模型的同时,投资大模型初创企业。

早在3月底,西湖心辰正式宣布完成数百万美元的Pre-A轮融资。据介绍,本轮融资领投方为百度风投,老股东凯泰资本和西湖教育基金会可持续发展平台跟投,义柏资本担任本轮独家财务顾问。这一时间,百度文心一言发布不到一个月。

再到5月底,百度正式宣布设立规模10亿元的百度文心投资基金,重点投资孵化大模型领域的优质创业企业,为其提供包括资金、技术、人才在内的一站式资源。与此同时还启动了百度文心杯创业大赛,致力于寻找大模型时代的“game-changing founder”。

接着9月中旬,AI生态软件基础设施供应商中科加禾发生工商变更,新增百度旗下三亚百川致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(有限合伙)等为股东。近日,百度又入股无问芯穹,受到业界关注。

在投资大模型企业上,阿里和腾讯也同样不吝啬。10月17日,由前搜狗CEO王小川创立的百川智能,对外披露完成A1轮战略融资,阿里、腾讯、小米等参投。不到一周时间,智谱AI宣布已完成新一轮融资,投资方包括美团、阿里、腾讯、红杉等。

在6月中旬,北京生数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,新增蚂蚁集团旗下上海云玡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、百度旗下三亚百川致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(有限合伙)等为股东,同时公司注册资本由100万人民币增至约114.29万人民币,增幅约14.29%。

据悉,生数科技由瑞莱智慧RealAI、蚂蚁集团和BV百度风投联合孵化成立,核心成员主要来自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学院,是国内最早布局多模态通用大模型的团队之一。

腾讯同样向更多的大模型企业抛去了资本的“橄榄枝”。6月1日,据路透社报道,国内通用大模型初创企业MiniMax完成了超2.5亿美元新一轮融资,在本轮融资中,有腾讯有关联的实体参与,参投资金或为4000万美元。几乎在同一时期,深言科技发生工商变更,股东新增腾讯旗下广西腾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、好未来旗下公司欣欣相融教育科技(北京)有限公司等。

值得注意的是,今年“BAT”在大模型领域投资相当“和睦”,生数科技吸引了阿里和百度的入股,智谱AI则获得了阿里和腾讯的支持。此次投资无问芯穹,或为腾讯和百度在大模型领域的首次联手。

大模型是不是有点多?

“截至10月份,国内已经发布238个大模型,相较于6月份的79个,在四个月内增长了三倍,但相较于国外的几十个基础大模型和上千个AI原生应用来看,国内AI原生应用数量还是很少”。11月15日,在深圳2023西丽湖论坛上,百度创始人李彦宏谈及国内AI行业现状时表示。

李彦宏说,AI原生时代,我们需要100万量级的AI原生应用,但是不需要100个大模型。他认为,许多行业、企业,甚至城市都想从头训练自己的专用大模型,但专用大模型没有智能涌现能力,价值非常有限。

另外,AI社区Hugging Face 的CEO Clem近日发了一条推文,对2024年的AI做了六个前瞻预测,其中有2条是这样的:一家吹嘘的AI公司可能会破产或以低廉的价格被收购;大众将更进一步关心AI在经济上和环境的成本。

关于第二条,今年8月,据印度媒体Analytics India Magazine称,整个2022年,OpenAI亏损已达到5.4亿美元,且随着后续GPT-5开发等相关工作的进行,亏损还会持续扩大。该杂志认为,“OpenAI可能会在24年底破产。”

尽管业内不少人士表示OpenAI破产一说法属于“无稽之谈”,但OpenAI“烧钱”速度之快,早已成为行业默认的共识。而对于大模型的商业模式和“赚钱”能力,目前业内似乎还没有一家公司有特别清晰的路径,即使是微软和Adobe这样的国际巨头。

据《华尔街日报》报道,微软与OpenAI曾合作开发了一个AI代码生成工具GitHub Copilot,每个月向使用者收取10美元月费或者是每年100美元的费用,但据知情人士透露,因为高昂的成本,微软面向每位用户平均每月损失逾20美元,部分用户甚至能让微软每月“倒贴”80美元。

这些问题放到有200多个大模型的国内市场,直接指向的是:大模型是不是太多了?会不会有一批企业被淘汰?

首席经济学家、中金研究院院长彭文生11月22日,在《财经》年会2024:预测与战略中发表演讲表示,全球大模型数量增长就在中美,其他国家加在一起都赶不上中美。

“任何一个技术的发展,有一个蓬勃发展的快速迭代周期,最后根据技术和商业方面的约束会收敛。”12月初,阿里云CTO周靖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现在有200多款大模型,可以感受到国内科技界对这方面技术的积极拥抱态度,也代表着科技界的反应速度。他回顾今年1月时,大家还感觉很消极,觉得跟海外差距很大,到12月已经没有这样的感觉。

周靖人说,当前大家更关注的是模型本身,模型的能力怎么样,在To C和To B应用的探索有一些,但是还没有达到井喷状态。他预测:“也许接下来我们会看到这方面的创新形式发展起来,往后几个月聊的是各种各样的应用,模型怎么帮助到C和B。”

而未来,他相信整个市场和心态也会进行优胜劣汰的选择,“今天没有对错之分,生态的好处在于自己会收敛,最终到一个理想的状态。”

综合自界面新闻、猎云网等

本文标签:
强度超越钛合金!真我GT5 Pro首发独家超硬铝金属中框
谷歌发布Gemini大模型,自称技术超过“GPT-4”